工業發展和自主創新所需要的信心和耐心,決定了打贏這場持久戰的兩個關鍵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靠自己”。靠自己并不等于閉關鎖國、切斷與國外先進工業與技術的交流,而是強調這種交流發生作用的前提條件:既然中國人完全有能力克服文化自輕和自我懷疑,既然中國人能夠通過自己的積累與努力在國際競爭中勝出,那么中國工業的積累與發展過程當然應該由中國人自主完成。中國工業只有自主控制技術積累過程,才能真正從國際技術交流中獲益。但是,在將注意力集中在技術供給和研發努力上的時候,我們通常忽略了“靠自己”的另外一面:中國的工業發展和自主創新同樣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市場需求問題:當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內需市場時,中國市場應該也一定會成為中國企業走上國際競爭舞臺的起點,就像濟二在向奇瑞提供了10年沖壓生產線之后登陸美國一樣。這并不是否定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而是著眼于市場機制的另外一面:因為市場是由企業塑造出來的,當中國市場為跨國公司所占據、而不能為中國企業的技術努力提供用武之地,恰恰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充當了跨國公司的“天鵝絨手套”、卡住了中國工業發展的脖子。 第二個條件則是“向前看”。正像前面提到的那樣,那些今天表現優異的中國企業在20年前就開始了它們的積累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對片中的一句話稍加延伸: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決定了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今天中國在工業發展和自主創新上的決策和今后20年的努力,則決定了20年后的中國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當我們從國家博弈的角度認識工業發展和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時,就必須在今天著眼于補齊欠賬、掙脫束縛(“卡脖子”)的基礎上往前再走一步:工業戰略決策者需要首先明確對10年、20年后中國工業的定位和期望,并向這一方向努力———因為只有自主決定未來發展方向,才能從對領先者的跟隨和模仿中跳出來、而成為引領未來的競爭者。這意味著,與“彎道超車”相比,我們更需要的是依據產業技術發展的趨勢“自主選定新跑道”:早在中國嘗試“彎道超車”的近20年前,美國聯邦政府在1995年就研判計算、通信與娛樂技術匯聚的前景以及美國在其中的選擇,這些“向前看”的努力使美國在移動計算的跑道上引領全球,把歐亞“超車”者遠遠拋在后面。 中國的工業發展和自主創新是一場淘汰渣滓、煉出真金的持久戰。在這場持久戰中,中國工業人既要克服文化上的不自信,又容不得絲毫的浮夸與驕傲。只要堅持在正確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中國工業就一定能夠從弱小走到強大,中國工業人就一定能夠以更多、更好的重器贏得自己在國際競爭舞臺上的地位。(jiao點com)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