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12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在武漢經開區舉辦。其中,在11月11日下午舉辦的“主題論壇三:智能網聯——跨界協作、軟硬融合,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新生態”上,北醒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李遠發表精彩演講。 ![]() 北醒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李遠 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今天非常榮幸跟各位分享,這張圖片是我們宣傳小組生成了100張圖片,讓200個人投票,說哪個是你最喜歡的未來的駕駛模式,選出了這張圖。我問大家為什么選這張圖,大家說因為好看,我說好看的圖還有其他99張,他們說因為安靜,我說有湖泊的四五輛車停靠的哪個更安靜,最后我們說那你說真實原因吧,我們讓大家重新做了一輪投票,大家投這個圖的真實原因,是大家覺得有安全感,你的車開到這個位置的時候,兩邊都是群山,但是沒有峽谷,所以基本上是一個有人保護的安全狀態,就是說其實這張圖反映出200多個投票人的心理,這個圖給大家帶來了未來的汽車安全感。我題目是激光雷達如何讓智能駕駛更安全,跟大家分享未來5年、10年,大家可能會面臨的駕駛形式。 這個是中國和全球機動車的保有量,但是客觀講這只是開始,我們拿乘用車舉例,這個是所有機動車,當前美國的乘用車千人擁有數是800,中國此時200多,就算我們不是說完全超過美國,至少認為中國乘用車的保有量還能夠進一步提升。這么多汽車在馬路上跑,我們看看當前的傷亡情況是怎樣的,中國每年是6萬多,全球是130萬,那其實大家要承認技術的每一點進步,對于千萬家庭來說可能都是有重要作用的,當然了我們對于這個情況其中大家期望的一個形式,就是能不能靠智能化解決,當然我覺得這個也是智能化到今天,我們對它的期待,智能化能不能幫我們解決這個汽車的安全性問題。 當然了從數據來看,截止去年底,已經34.5%的車裝了各種各樣的L2、L3、L4的這種智能駕駛輔助了,但是我要說的是,這個只是開始,可能2025年之后,只有70%的車都裝上了,就是意味著諸位的車上都裝上了L2、L3、L4各種從城市NOA到高速,各種各樣的智能軟件,基于這個情況的時候,其實我們的智能系統到底能不能真正幫我們解決我們的安全性,是我們每一個司機心中都會問自己的問題。所以首先對于所有車輛來說,追求安全在智能駕駛中,其實包括絕對的安全,是我們每一個車,每一個軟件,每一個硬件設計者都追求的點。 當然其實大家都說要把車做安全,主要的工具其實就是通過做智能化進一步地來提升安全性,但把智能化進行拆解,什么叫智能化呢?其實主要就是兩塊工作,一塊是把感知做好,一塊是把決策做好,當然我覺得這里面尤其從今年開始,像大模型這些出了之后,我相信決策絕對會在未來幾年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是不是只有決策就夠了呢,我們看一看過往的PC時代,那個時候大家會發現,你說硬件要好,Windows也要好,并不存在說我Windows無限好,硬件就挺扯,其實是大家要一起努力,所以不存在一個說什么強感知,或者弱決策,也沒有一個一定要弱感知強決策,將來一定是一個感知比較強,決策也要強的時候,因為只有感知乘以決策,才能讓它更智能化,才有可能讓剛才所看到的,我們對于未來安全的標準,能夠逐步實現,當然了我這個是拿現在BEV,就是現在特斯拉最火的無人駕駛的算法,BEV的本質叫做鳥瞰視圖,它是把攝像頭的2D數據,變成3D的真實目標數據,然后進行決策。 我們有沒有可能去掉計算這個環節,直接讓3D的目標數據訓練變成決策數據呢。這個是有可能的,這個也是整個激光雷達的意義所在。就是它其實去除了一部分的訓練環節,以前其實是兩部分的訓練環節,一個是要訓練說把2D訓練成3D,把3D訓練成決策,有沒有可能省一步呢,這個是我們所有這些做激光雷達算力傳感器公司的使命所在。當然我們的途徑,第一個是逐漸提升3D傳感器的清晰度,使得它的清晰度能夠到達和攝像頭傳感器的清晰度,目前現在已經做到512線了,我相信在非常不遠的幾個月內,或者數個月內,可能會有發出1000線的可能,這個時候它和一些車載攝像頭低清的等級會相似。這個帶來的就是很多之前攝像頭的算法有可能會在激光雷達上直接使用了,這個會極大加速整個鏈條的快速打通。 當然今天我們也借此機會,帶來了一些在車廠實際測試的圖。其實大家知道所謂的安全,本質上,一是要先能看見這個可能對我產生風險的障礙物,二是要有更智能的路徑,使得我躲開,或者更安全的行駛過去。我們看一看,左邊是一個攝像頭的樣子,我先說一下,其實過了這個路口,馬上就是一個高風險的物體,就是說如果你看不見,你肯定撞上了,我請問以諸位的肉眼可以看見左邊的攝像頭,出了路口馬上有一個障礙物,的確看不見,這的確是人眼或視覺的局限性,其實你離門口只有50米的距離,這個時候急剎車都急剎不住了,激光雷達就可以把前面的路牌和障礙物都可以看清楚。 除了強光、弱光之外,我們面對的還有一些小目標,比如說路上有一個水坑,這種連續的錐桶,近的時候可以分清楚,100米以外的時候,人眼是真看不清楚的,這個時候需要一個主動的探測器,因為激光雷達本質是一個主動的3D傳感器,它就能夠清晰地看到遠方的障礙物,你看右上角的圖,是看不見這些錐桶和人的,雷達可以清晰地識別出每個人的樣子,每個人的情況,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新的一般代的感知設備的優勢,它真的可以讓我們的車盡早發現障礙物,并且盡早做出安全的選擇。 今天除了這個之外,也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雨,雨水是所有傳感器最頭疼的,甭管激光雷達還是攝像頭,只要是基于電磁波的,或者基于光線的都會被影響,因為每一個水滴就是每個光的或者電磁波的吸收和反射的障礙,跟大家講一下,水滴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不喜歡的,因為水滴有三個作用,第一個是進入水滴的時候,它會有一個面的吸收,因為有一個面的感受,出面的時候還有一個反射,這是第一種,就是它會讓我多兩次反射,多一次反射就是能量被衰減了,第二個雨水本身是有吸收作用的,第三個是雨水都不是平的,都是錐狀體,錐狀體就是一個小透鏡,會改我的光路,每個雨滴不管對雷達也好,對攝像頭也好,都是干擾的元素。 跟大家分享一下從小雨到大雨,從每小時幾毫米,到每小時上百毫米的水,在我們眼中是一層一層的玻璃墻,當然大家會說視覺如果都看不清楚了,憑什么激光雷達能看清楚呢,原理是什么呢,原理在于剛才我講了,如果我是純視覺的話,它其實水滴就相當于一個透鏡,并且它是一個能夠吸收能量的透鏡,并且是一個有兩層面,每面都能反射的,且吸收能量的透鏡,那么它無數個水滴就意味著無數的干擾項,這個對于視覺算法來說,都是噪音,而且這些所有的噪音,都會最終疊到那張圖片上,就是我真的看不清楚了,對于激光雷達來說,它的優點在于,雖然有每一層的能量反射,但是我可以看到后面每一個波,因為我是主動地探測信號,比如前面水滴是一個一個小波,最后一個物體是一個大波,現在激光雷達有一個功能,叫多回波,是我可以識別前面所有的小波,從而告訴這個系統只有最后后面那個大的信號,是真正的物體,前面的東西就都被濾掉了,就是當我輸出給客戶的時候,沒有前面這些雨滴干擾,不像圖像,沒法說這個圖像都照出來了,你說請把水去掉,去不掉,這些水自然而然到這個圖片上了,雷達不是的,雷達是前面的水滴可以自然而然去掉,只取最后一個信號的圖像。 這個是我們實際在路上測的,左邊這塊你已經不太看得清這些車的樣子了,因為雨水確實太多了,確實讓人眼看都有模糊的時候,你當然會說這種時候,出交通事故的概率很小,本身我們期待的智能駕駛,就是要一步一步降低事故率,使得低于人類駕駛員的事故率,你看這個車,是不是邊界分得特別清楚,包括那邊的卡車非常清晰,不像這邊還有一個水滴,把車廂上檐給弄沒了,右邊完全沒有,呈現的就是最真實的真實世界的問題,因為我還是可以把前面水滴的數據去掉,不會疊加到最終的數據上來,所以其實這種新的感知技術真的是會為感知提供更好的數據。同樣的決策模型,使用更好的感知,依然可以實現更好的效果。 也多分享一下,為什么我覺得我們能夠有這些積累呢,其實也是因為我們這個雷達,包括在內蒙古的風沙地帶,包括在牡丹江零下負40多度的環境中,包括在我們的廣西充滿著水汽的地方,本已經跑遍了全國的大江南北,所以積累了整個的功能,積累了整個的算法,才能夠在今天在車上之后有巨大的成長和長進,今天不僅是講當前的情況,我們也一看未來的趨勢,這個是我們從標普買的數據,左右兩個圖是一張圖,本身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現,一個以絕對數的形式展現,這個是整個中國區車展激光雷達在未來的趨勢,這個是整體1824個車型未來的趨勢,這個也是和主機廠逐一進行數據確認的,截止到今年,激光雷達的裝車滲透率剛剛通過1%,會在2030年到10%,2031年到13.5%。 從2013年開始,基本上花了10年時間,1%的滲透率才完成,但是大家會發現,沖刺之后第二個1%只需要不到兩年多的時間,后面基本上一個季度增長一個百分點,整個中國的車載激光雷達已經進入了爆發的時間,這個是左邊的圖,右邊的圖是深色和淺色的,深色是L4的,淺色是L2到L3之間的,客觀講今年是整個L4級車輛的低谷期,但是過了今年之后,每年以232%,379%和790%的增速連續爆發,就是從今年之后整個L4的車載和車載激光雷達會迎來它的爆發期,當然L2屬于一直很強勢,今年做了1%之后逐年提升,當然它在長期看,會被L4的數量所壓制。 整體來說展現出了幾點的:第一個是車載的激光雷達,開始進入它的爆發期了;第二個這是在過去十年中僅有的一兩個領域,中國的核心部件引領全球的浪潮;第三個是我們將看到巨大的硬件的改變,帶來整個軟件包括整個感知系統巨大的提升,甚至對于決策和整個智能化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管怎么樣我們的期待是能夠最終提升每種車的安全性,對于運營性車輛來說,本質上講激光雷達的目標是我激光雷達每好一點,讓運營車能夠適用的范圍多一點,之前只到直道使用,好一點能到彎道使用,再好一點人多的地方也能使用,再好一點雨天也能使用,再好一點可能雪天,甚至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所以我們運營車其實是運營車的利潤中心,對乘用車來說,要求就是逐漸降低事故率,讓車更安全,讓統計學上能夠看到裝激光雷達的車,比不光激光雷達的車的事故率就是會下降,就像“安全帶”一樣,這是我們自己的目標。希望好的雷達能夠助力智能好車,真正讓諸位出行的零事故成為現實,謝謝大家! (注: 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僅作為參考資料,請勿轉載!)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