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被市場寄予厚望的與阿里的戰略合作,周云杰6月初曾介紹,阿里對海爾電器的注資今年3月已經完成,雙方的合作從4月份正式開始,阿里巴巴今年給予海爾的訂單量將不會少于400萬個,涉及的物流配送費將達到3億元人民幣,明年訂單量將增加到1000萬級別。透過這些信息,有心的投資者簡單對比海爾龐大的業務體量即可發現,起碼在今年,阿里對海爾電器的收入和業績貢獻仍然十分有限。 海爾集團旗下的業務十分龐雜,但其家電業務主要在A股的青島海爾和H股的海爾電器中,A股主要包含了其白電制造業務,H股則主要包含了公司的物流和渠道(日日順)業務。財務數據顯示,青島海爾2013年實現收入864.88億元,同比增長8.30%,凈利潤41.68億元,同比增長27.49%;海爾電器2013年銷售額實現622.63億元,凈利潤為20.37億元。 多位分析師給海爾的評價是:“自身業績還算穩健成長,但成長性和美的、格力等競爭對手無法相比,更不要說指望貢獻多么超預期的業績。”美的、格力去年全年的收入增幅分別為18%和19%,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分別高達63%和47%。橫向比較不難發現,海爾當前的業務發展陷入到嚴重的增長乏力困境。一位家電行業人士表示,財務數據自身即是對海爾管理方式的一種用腳投票,這幾家家電巨頭的員工數量相差并不大,而利潤的增長卻出現如此的差別,只能證明其中“跑冒滴漏”的環節太多。 “海爾的轉型已經提了很久了,可近幾年公司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即使去年高達1.6萬名的減員,效果也非立竿見影。”一位券商分析師認為,海爾這次的減員計劃,若從財務角度來看,短期內或有一定的利好效應。但對于海爾這張中國家電的名片來說,轉型過程中遇到問題需要靠裁撤員工來解決,確實反映了傳統制造業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滑大環境中的艱難。
2014年,不僅對于海爾,對于整個家電行業來說,都是一個低潮期,不過,“今天的海爾已經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海爾,遠沒有到非生既死的地步,只要戰略調整得當,調配好資源,海爾完全有機會成功轉身。”上述分析師指出,海爾要完成在互聯網時代的轉型重任,當務之急是,統一管理層和執行層在企業發展方向與路徑上的認識,糾正戰略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但他又說:“競爭對手和瞬息萬變的市場,不會給海爾太多喘息的機會。”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