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進入,是指市場中一個新企業的生產與銷售的開始,其本質是企業以其所擁有的資本、勞動和技術等要素資源,受到利益誘導,在不同市場、不同地域或不同行業之間的轉移。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 必然需要進入新的區域市場或新產品市場。但市場環境總是處于不斷變化當中,而相關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流通,導致企業的市場進入決策很難在充滿變數的市場中取得成功。如何把握市場行情的變化規律,充分了解行業競爭狀況及發展前景,是企業進入新市場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企業進入產業的選擇,既要考慮到進入產業的成長性,又要考慮到進入產業與現有產業在產品、技術、資源等方面的相關性和有效銜接,使企業的現有優勢與資源能夠得以應用和延伸。
一個企業進入市場之前,一方面要尋找市場進入的目標和對象,另一方面還要尋找進入的突破口和方向,因此決定進入一個區域或產業市場前,細致的市場調查是必須的。對于新進入企業來說,找到市場的缺口,從薄弱環節突破,那么進入的困難和障礙就小得多。
企業的市場進入,必然要遇到在位企業、潛在進入企業以及其他進入企業等三種力量的對抗與競爭。這種障礙的存在,使得潛在進入者與現存企業相比存在種種不利因素,承受著現存企業不必承受的成本負擔,從而在競爭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企業的進入過程就是不斷與上述三種市場勢力進行抗衡、較量的過程,而企業的決策則在整個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賽立信競爭情報認為,企業要進入新的行業或者新產品投放市場都是要經過慎重的調查和考慮,一般的市場進入決策都是在下列情況下作出的:
1、認為該產品存在可觀的市場空缺;
2、現有市場占領者對消費者需求低滿足高代價;
3、確信自己具備擊敗現有企業的能力;
4、現有市場盈利能力具有相當的誘惑力。
在現實的企業決策中,對于不同的狀況,決策者應根據實際條件,從多方面,多渠道提取對自己有效的信息。企業應結合市場細分及市場定位、競爭對手核心競爭力模型分析、企業SWOT分析、市場進入方案研究(產品戰略研究、營銷策略建議、渠道模式評估)等的市場進入策略研究方法,立足于市場特色和行業特點進行戰略定位,配合自身戰略目標制定正確的市場進入策略,準確了解產品的市場潛力、可能的核心消費人群定位和功能訴求,確立產品定位和消費人群定位,同時進行競爭對手研究,尋求目標新產品的進入機會與阻礙點。新進入的市場機會點和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企業在該領域的投資決策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隨著競爭的加劇,市場進入調研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企業要在消費者意識不斷成熟的環境下獲取更大的市場,調研必不可少。市場進入調研從競爭情報的角度與客觀科學的深入調研,幫助企業了解新市場的壁壘、風險、機會和潛力,為企業找到客戶和市場的滿意答復,為企業的市場進入計劃提供有力支持。系統化、專業化地進行調研,有利于企業了解市場、分析市場,確定競爭的優劣勢,細化目標市場,對于進入新產品市場或新區域市場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從賽立信多年的調研實踐來看,市場進入調研有必要對行業發展現狀、行業內主要企業概況等都要有一個詳細的調查分析,提綱如下:
一、行業發展現狀:
1、行業市場狀況分析:行業內企業分布、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預測、行業進退壁壘消長、產業鏈上下游關系狀態及演變;
2、產品分析:現有產品類別、生產銷售情況、平均生命周期、成本構成狀況、平均毛利率,產品研發走向及新品開發、替代品發展動態、相關配套產品情況;
3、市場容量分析:近幾年全國該類產品的銷售同比、近幾年各重點區域市場銷售同比、該類產品年度進出口總量;
4、國家針對該類產品的相關政策、法規以及對行業的影響評估。
二、行業內主要企業概況:
1、主要競爭對手及潛在競爭對手名單;
2、企業概況:企業背景、企業組織架構;
3、企業生產狀況:目前企業的產品線結構、上一年企業的生產能力、主要的生產設備狀況、各類產品的質量控制體系、各類產品所獲專利情況;
4、上一年供應鏈狀況:原材料采購模式、采購組織架構及職能分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購情況、主要原材料供應商的名單及情況;
5、企業研發狀況:研發部門組織架構、主要的技術研發方向及長期技術策略、已有研發成果、現在在研項目及未來研發規劃、新產品研發周期;
6、產品營銷狀況:營銷部組織架構、企業采用的營銷模式、企業主要的銷售渠道介紹、各類產品的主要銷售區域、整體市場操作思路、推廣策略及新市場開拓規劃、近幾年主要產品的年度銷售量、近幾年主要區域市場銷售量;
7、財務狀況:最近幾年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