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家已經意識到,執行力是決定企業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是21世紀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企業的執行力如何,將決定企業的興衰。那么執行力是什么?企業執行力現狀如何?企業應從那些方面入手予以提升執行力?
一、什么是執行力?
“執行”即是“做”,對執行力通俗的理解是“執行并完成任務的能力”,比較學院化的理解是“執行并實現企業既定戰略目標的能力”。由此,可以從兩個不同層次去理解“執行力”,一個是個人執行力,另一個是企業執行力。
1、個人執行力的內涵。個人執行力表現為員工“執行并完成任務”的能力,即企業中不同崗位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務需要不同的具體能力,同時也與員工本身所具備的能力條件相關。個人執行力包含了戰略分解力、時間規劃力、標準設定力、崗位行動力、過程控制力與結果評估力六大職業執行技能。越高層次人員要求的執行技能也就越全面。管理人員只有事先把任務吃透,明確完成標準、時間,在下屬執行的過程中予以適當協助、輔導,才能確保任務整體完成得好。
2、企業執行力的內涵。企業執行力整體上是體現在企業執行并實現企業既定戰略目標的能力。企業是個人的集合體,企業行為是組織行為,但企業執行力并不是企業內部成員個人執行力的簡單累加,它可以小于或遠遠大于個人執行力的累加,組織成員具備很強的執行力并不意味著整個組織具備強有力的執行力,因為組織行為還包括信息傳遞、協調分工等。
不難看出,企業執行力由流程、技能、意愿三方面因素合成。流程是指企業運作流程,包括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技能主要是企業成員的職業執行技能,即個人執行力的構成技能:意愿是指企業員工工作主動性和熱情。有人將高效的企業運作流程比作一條先進的生產線,執行技能強的員工就是生產線上的熟練技工,意愿就是員工的主動性和工作熱情。當三者間相互作用越和諧、越科學、企業執行力也就越強。
二、企業執行力現狀
目前,“執行不力”在我國企業界普遍存在,綜合分析各企業在執行力上存在的弊病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員工執行意識不高。執行意識是執行的驅動力,思維影響行為,態度決定一切,F實中員工往往因自身知識水平、外界環境、性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而以不同心態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從而影響了企業整體執行力的效用。通常表現為自以為是、推卸責任、自命清高、按部就班。
自以為是型?傉J為自己的能力水平比上級領導高,對他人的意見、建議嗤之以鼻,在執行過程中喜歡按自己的意思去改動,或干脆“缺斤少兩”地敷衍了事,結果一級一級地改動、敷衍下去,最后導致了執行的失真、失敗。
推卸責任型。出了問題就怪他人、怪環境、怪條件差,不敢承擔責任。常以“都是某某的錯”、“客源不足,競爭對手又太厲害”等為自己開脫。倘若管理者恰好是此種類型,極容易使下屬對管理者產生不信任感,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戰略目標的有效執行。
自命清高型。自認職級比他人高,理論水平、能力水平就比他人高,高高在上,聽不得他人意見。這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被下屬或同事模仿,激化內部矛盾,極大削弱執行效率。
按部就班型。將分內分外分得很清楚,執行顯得機械、呆板、僵化,只管服從,結果、目標是老板的,領導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這似乎是高度的執行力,殊不知這只是將執行變成了為執行而執行,無法很好地提高企業整體執行力效用。
2、員工執行技能不強。員工技能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任務執行的效果。主要體現為完成任務能力不強、協調能力不強、管理能力不強。
完成任務能力不強。由于知識水平的局限,無法適應企業日益發展的業務需要,以“企業元老”自居,不學習、不上進,拒絕吸收新思想新理念,安于現狀,反對變革;蛘咦鍪氯鞜岫,開始激情滿懷,過了幾天開始松懈,接著就散手不管了,一旦習慣養成,任何決策的執行無從談起。
協調能力不強。與他人交流、良好協作及滿足他人需求的能力不強,影響分工合作效果,從而影響企業整體的執行效果;蛘邿o團隊意識,以團隊的失利追求個人單方面的成功。
管理能力不強。管理能力包含很多方面,主要是與管理、培養、引導員工有關。一是不懂授權:很多執行者熱衷于掌握權力,凡事親力親為,忽略了集體智慧的潛能,阻礙了執行效率的提升;二是不懂培養:基于不得罪人或怕手下能力超過自己的思想,縱容“能力不夠的人”執行任務,使執行效率大打折扣;三是不懂表率:害怕擔責任,不身先士卒,凡事讓下屬自個兒擔著,只喊口號,沒行動,不懂激勵員工。
3、企業流程不科學。企業在制訂相關制度、機制、工作流程時,出發點是好的,但往往忽略了一些細節,使執行困難,目標責任迫于“流產”。
制度朝令夕改。在出臺管理制度時,往往因責任部門沒有經過認真的論證或所涉部門事先懶得提意見,導致制度出臺后發現與實際情況不符,造成制度朝令夕改,讓員工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在員工心里產生“不把制度當回事兒”的心理暗示,真有好的制度、規定出臺時也得不到有效的執行。
制度不合理。對于缺少針對性和可行性或過于繁瑣不利于執行的制度,無法要求員工百分百地執行,也沒有必要執行。因為這會造成員工逆反心理,敷衍了事,使企業規定流于形式,不利于企業整體執行力效用的提高。
流程不合理。在執行過程中,往往出現處理一個文件只需要幾分鐘,而耽擱在中間環節的時間卻多達數天的現象,一件事情需各有關、無關部門審批,導致具體執行人員、客戶失去耐心而影響了執行的最終效果。
作業方法缺乏。良好的團隊作業方法比各人單干往往更容易執行,效果也更好。同時在作業過程中注重積累,適時建立作業工具模板,無形中可以大大提高作業的效率和質量。
監督考核機制不力。只要做了,做得好與壞沒人管,或者是沒有明確規定該哪些部門去做,職責不明確,無從考核,出現管理真空、管理重疊。
培訓浪費;〞r間、花精力、花錢去培訓了,員工也認真學了,但卻沒人愿意或無法在工作中實踐,企業培訓投資成了無形的“壞帳”,高水平的執行目標任務成了無法兌現的“名堂”。
三、關于執行力提升的對策探討
執行力的實現必須通過有素質的員工以相適應的技能用一套有效的系統、體系、組織、文化或技術操作方法將對策予以科學轉化。作為企業,必須不斷找出企業內部在流程、技能、意愿中存在的不足,并持續予以優化,以期實現三大因素合力的更大效用化。根據以上的企業現狀分析,提出以下對策予以探討:
(一)優化企業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
優化的前提是對現有流程的梳理整頓,做到標準化,因為標準化是高效組織的行為重要特征。流程的標準化和優化的基礎工作是企業發展戰略設置、組織結構設計、職能分解、崗位設置、崗位描述等,只有基礎工作完善后設置的運作流程才是通暢的、高效的。有效的運作流程應該包括了崗位責任、權限配置、信息傳遞通道、業務流程、決策機制等。
1、進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制度、流程合理的前提下,將涉及企業運作所有流程納入質量管理體系(ISO)統一管理,有利于流程的標準化,定期、不定期的第三方審核或內部審核,有利于適時了解流程的執行情況,發展流程的不適應性,實現流程的進一步優化。
2、完善溝通平臺。有調查表明,企業內存在的問題有70%是由于溝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問題也可以由溝通得到解決。企業應建立各種有效溝通平臺,例如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加強企業各部門的溝通,有利于事務的有效解決。
3、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激勵是提高執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決策執行起來也就不困難了。
聽覺激勵,人普遍有愛聽表揚話的心理需求,如果想贊美下屬,一定要說出來,這是提高執行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視覺激勵,把優秀員工的事跡或照片以大家能看到的方式體現,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員工的榮譽感需求,進而引導員工不斷追求任務的完美性;獎勵成功也獎勵失敗,獎勵成功者是理所當然的,但對失敗者,只要是盡力了,精神可貴,創造了精神價值,就應該找出其可貴點予以肯定;引入競爭,講團隊精神不是不講競爭,但競爭不是斗爭,可以讓員工給自己定任務,并予以適時跟蹤指導;予以批評,端正批評態度,批評是為了幫助對方,用愛惜的心態批評下屬,指出錯誤并幫助其改正,是一種更令人刻骨銘心的激勵;合理授權,合理授權是對下屬能力的一種最高形式肯定,能幫助下屬自我實現,但應事先確定好授權范圍,進行周期性檢查,防止紕漏。
4、建立科學的控制系統,科學地實行控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對關鍵的流程進行簡潔、實效、操作性強的控制,而不是對所有的程序進行控制。如果樣樣都去控制,就相當于沒有控制,因為這樣以來控制程序必定非常復雜,連控制者也是云里霧里了,哪還談何控制?
二是采用人性化控制方法。有些企業為了提高控制力,采用監視、偷聽等非人性化手段,搞得人人自危,使員工不得不被動執行,這必然會影響執行效率。因此,必須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控制系統,讓大家在心里能夠善意地接受,而不是下意識地抵制。
三是不定期地考核與檢查。不定期的考核與檢查能避免執行人員為應付定期考核和檢查而采取的投機行為,能確保執行的穩定性,防止執行的“虎頭蛇尾”。
四是引入“淘汰機制”。要加強企業執行力,合理的硬性淘汰制也是必要的。淘汰制不應單純局限于一般員工,一個企業要有活力,要有更高執行力,合理的適用面廣的淘汰機制的作用不可忽視。
(二)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執行技能
要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執行技能,一方面在招聘過程中要挑選具備較強執行技能的員工,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進行持續的職業化訓練,主要是通過執行技能培訓和對職業技能運用的考核來實現。
職業化訓練不僅包括執行技能訓練,還包括很多其他職業技能的訓練,比如溝通技能、領導藝術、決策技能等,重要的是在做培訓和考核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每個培訓項目和考核指標的指向,執行技能培訓的目標就是提升員工的執行力。具體體現為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1、建立適合企業的培訓體系框架,落實好培訓需求、培訓計劃、培訓實施、培訓跟蹤、培訓評估、培訓反饋各環節。
2、講究培訓與工作實際結合,做好根據培訓內容,聯系企業實際情況寫總結寫體會的考核工作,督促員工主動去深入思考提高執行力。
3、落實培訓參訓情況,要確定保證培訓的效果,保證參訓人員的出席率是重要的一項,如果提供機會,員工未參加,那么預期效果就不可能出現。
(三)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意愿
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要從滿足員工的需求開始,人的需求是有層級的,是動態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他的核心需求是不同的,但是在企業里面員工的滿意度可以從文化氛圍、成長空間、收入水平、福利環境、法律環境等幾個方面去測量,前面已有了相關分析,這里再談談如何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重視團隊精神的培養,以互相協作的精神提高企業執行力。
1、樹立美好的愿景,使員工了解本行業的魅力、本行業的美好前景和本人幾年內會有什么樣的位置與待遇,讓大家為共同的奮斗目標而努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過濾員工不正當的思想和行為,有利于員工的團結。
2、明確工作職責和目標,制定合理的獎勵制度。這有利于員工在工作中找準方向各司其職,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增進團結。對于優秀的團體則給予崇高的榮譽和必要的物質獎勵,而對于破壞團結的行為要給予嚴厲的懲罰,譬如幾年內不提供升職機會、扣除部分年終獎金等。
3、加強團隊意識教育,培養員工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這不僅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與自身的利益密切相關,并給員工算一算不團結會付出的代價和成本。
提升企業執行力是企業不斷追求進步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即可成就的,是企業內部職工意愿、技能、流程的綜合作用結果,也是由此形成“執行文化”的內化過程。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找準了著眼點,不斷提高企業執行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必能推動企業實現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